微腐败警示录:“打招呼” 干预下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发布时间:2019-04-29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典型案例
某县县委书记李某,2011年提任某市市委常委、副市长。2012年3 月,时任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的张某找到李某,希望李某能出面给新任县委书记齐某打个招呼,推荐张某担任县民政局局长。李某便向齐某“打招呼”,并暗示一定要提任张某。齐某碍于李某面子,授意县委组织部按程序任命张某为民政局局长。县委组织部在报送县委常委会研究干部任免时,在每名干部的备注栏里都写上某某领导亲戚、某某领导打的招呼等,后被网络曝光。
案例剖析
本案是一起利用职务便利私自干预下级或者原任职地区、单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违纪案件。当前,一些地方有一种不良现象,就是在干部提拔任用中托关系、递条子、“打招呼”。所谓“打招呼” ,是指某些领导干部为办成某一件事情,不通过规定的办事程序,而是利用职权私下表达个人意愿的一种形式。它包括写在信笼上的 “招呼”,也包括当面“打招呼”、电话“打招呼”,或让别人传递信息“打招呼”等等。有来自上级领导的,有来自一起共事的班子成员的,有来自本地党政职能部门负责人的,有来自熟人朋友的,也有来自一些老同志的。特别是在干部提拔任用中说情“打招呼”,传递的是一种庸俗的官场“潜规则”,是地地道道的用人上不正之风。“打招呼”者,借着冠冕堂皇的理由,或动之以“情”,或晓之以“理”,或示之以“利”,或恃之以“权”,为一些不符合条件的“自己人”说好话、求关照,实质上是为了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以人情关系取代客观标准,说到底是以权谋私。本案中,李某为张某谋取职位,向原任职地区打招呼,干扰了下级正常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违反了组织纪律,应当受到追究。
廉政提醒
“打招呼”等隐形腐败是一种不易察觉、难以监督、难以查处的腐败现象,由于其特有的隐蔽性而成为党风廉政建设的盲区,在反腐败斗争中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这种腐败现象有蔓延 、扩散、渗透的趋势。
选拔任用干部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这种以“打招呼”的形式私自干预下级或者原任职地区、单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严重干扰下级或者原任职地区、单位的正常工作,助长了说情风蔓延,扭曲了是非观念,严重扰乱了社会公平性。某些不良风气与违规违纪违法现象,便在“打招呼”中悄然发生。“打招呼”除其掩蔽性之外,还有一种欺瞒性,因此,较之其他腐败现象涉及面广 ,渗透面大,危害性更深远,处处体现着权力的滥用,败坏着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
出现“打招呼”现象,是党员干部特权思想的具体体现,既有根深蒂固的享乐意识作祟,也是人们对隐形腐败危害认识上的不足所致,还有法规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到位的问题。遏制和消除隐形腐败必须以预防为主、标本兼治。要构建严格科学、有效管用的选人用人机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和把关作用,完善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从制度上铲除跑官要官的土壤和人情运作的空间。坚决刹住“打招呼”现象,每个领导干部都有责任,都要强化 “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各级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和组织人事部门要坚持原则、敢于担当,对违反程序“打招呼”的决不通融,对走歪门邪道的决不放过,对破坏组织纪律的决不姑息,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让选人用人风气真正清朗起来、纯洁起来,让干部群众真正感受到组织上的公道公平公正。
(纪检监察审计室宣,摘编自《微腐败警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