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中毒控制>>现场急救

中毒患者的现场急救

发布时间:2012-12-11            字体大小:  

  中毒患者的现场急救

 

  化学恐怖事件发生后,可有大批人员受到毒物的危害,其中部分患者病情较重,故现场及时有效的急救,对挽救患者生命,防止并发症及后遗症十分重要。

1.    迅速脱离现场  化学事故/中毒事件发生后,应迅速将污染区域内的所有人员转移至毒害源上风向的安全区域,以免毒物的进一步侵入。医务人员要根据患者病情迅速将病员进行分类,作出相应的标志,以保证医护人员对危重伤员的救治;同时要加强对一般伤员的观察,定期给予必要的检查和处理,以免贻误救治时机。医务人员在进行现场救治时,要根据实际情况佩戴适当的个体防护装置。在现场要严格按照区域划分进行工作,不要到污染区域。

2.    防止毒物继续吸收  当皮肤被酸或碱性化学物灼伤或被易通过皮肤吸收的化学品污染后,应立即脱去污染的衣服(包括贴身内衣)、鞋袜、手套,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同时要注意清洗污染的毛发。忌用热水冲洗。对化学物溅入眼中者,及时充分的冲洗是减少组织损害的最主要措施,对没有洁净水源的地方,也可用自来水冲洗。冲洗时间不少于10-15分钟;吸入中毒患者,应立即送到空气新鲜处,安静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吸氧。口服中毒者应尽早进行催吐,除用手法刺激咽后壁外,也可口服吐根碱糖浆催吐。

3.    心肺脑复苏  患者从毒物现场救出后,如有心脏、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4.    意识丧失者的处理  意识丧失的患者,要注意瞳孔、呼吸、脉搏及血压的变化,及时除去口腔异物,有抽搐发作时,要及时使用安定或苯巴比妥类止痉剂。

5.    特效解毒药物的应用  对某些有特效解毒药物的中毒,解毒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如氰化物中毒后,应立即吸入亚硝酸异戊酯,同时静脉缓注3%的亚硝酸钠10-15ml;或用4-DMAP2ml肌内注射,随后用50%硫代硫酸钠20ml缓慢静脉注射。苯胺中毒要及早应用1%亚甲兰,按1~2mg/kg体重,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有机磷酸酯类中毒要及时应用阿托品和肟类解毒剂。

6.    现场救援中,医务人员要尽快查清毒源,明确诊断,以利针对性处理。在病因一时不明的情况下,应根据临床表现,边抢救边对事件的原因进行查找,以免延误救治时机。治疗的要点是维持心脑肺功能,保护重要脏器,以及对症支持治疗。经现场初步抢救后,在医护人员的密切监护下,将患者转移到附近医院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检伤分类

伤分类主要通过一下3个方面确定:
1.呼吸有无、呼吸频率、是否需要人工或机械协助
2
.皮肤温度、按压后甲床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是否超过2秒、有无脉搏
3
.意识状况、是否有精神症状

将患者分为四类,分别用相应的标牌佩戴在患者胸前或上臂:
 ①立即处理(红色):危重患者,需要紧急处理和转运。是指出现可能影响生命的损害或指征,如窒息、严重出血、呼吸超过30/分等。
 ②延期处理(黄色):不严重的伤害或中毒,可随后处理或转运。
 ③勿需处理(绿色):未中毒、无伤害或轻微中毒或伤害,不需要处理和转运,有时需要观察。
 ④死亡/濒死(黑色):无呼吸;甲床黑、无脉搏;重度昏迷。

   

    心脏骤停诊断

1.    昏迷;

2.    颈动脉、股动脉等大动脉搏动消失;

3.    呼吸暂停或抽搐样呼吸。贴近患者的鼻部无呼吸声、无呼吸气流;胸廓无起伏;

4.    瞳孔散大。但少数患者在心跳骤停后瞳孔根本不散大。

5.    心电图检查无心搏。

心肺复苏实施要点

6. 现场急救步骤:开始的时间越早越好,非医务人员亦可实施。目的是支持基础生命。有人称A-B-C步骤,即:
  (1)
保持呼吸道通畅(Airway);
  (2)
被动呼吸(Breathing)或被动通气;
  (3)
被动循环(Circulation)。

7.        注意事项:
  (1)
患者仰卧地上,或硬板床。
  (2)
为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清除口腔异物,如呕吐物,假牙等 ;
  (3)
如怀疑为气道异物要给予排除。
  (4)
手托病人头部上仰,颈下垫枕,以减少口咽部气道弯曲度。
  (5)
被动呼吸以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为主;但吸入有毒气体中毒致心跳骤停者不能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应先放置口腔通气管后用简易呼吸器进行。
  (6)
被动循环指胸外心脏按压(过去称心脏按摩)

8.        争取最短时间内送医院作进一步生命支持。(即机械呼吸与起搏或除颤)

9.        非专业人员操作要领:
  (1)
实施口对口呼气时,操作要注意:拨开嘴、捏紧鼻孔、口部接触处垫一消毒纱布,抢救者自身深吸气,按每分钟5-18次的节律,徐缓而均匀地将气呼入病人口中。
  (2)
实施胸外心脏按压时操作要注意:
  a)患者仰卧在地上或硬板床上,抢救者跪在伤病员的右侧或站在病床右侧。
  b)施救者双臂直伸不弯肘部、两手相叠置胸骨前、身体前倾用上身的体重垂直按压。
  c)按压频率为80~100次/分。

   d)放松时手掌不能离开胸壁。
  e)按压深度约46cm
  (3)
胸外心脏按压必须节律均衡、不间断(任何情况下胸外心脏按压中断时间均不能超过数秒钟)、胸骨下压时间及放松时间各占50%。如为单人抢救,先吹气两次,然后按压10~15次,交替进行;如为双人抢救,一人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另一人进行胸外按压;先口对口吹气一次,然后胸外按压5次,交替进行。进气时应暂停按压。

心肺复苏有效的指标

10.   自主心跳恢复  可触及大动脉搏动、心电图示心跳恢复。不论是窦性心律、房性或节性心律,即使为心房扑动或颤动亦是自主心跳恢复的表现。

11.   瞳孔变化  散大的瞳孔回缩变小,对光反应恢复。

12.   脑功能开始好转的迹象
  (1)
意识好转;
  (2)
肌张力增加;
  (3)
自主呼吸恢复;
  (4)
吞咽动作出现。

心肺复苏终止的指标

13.   复苏成功。

14.   复苏失败。其参考指标如下:经30分钟抢救,心脏无电活动,可考虑停止复苏术。是否按“脑死亡”标准判定复苏失败则根据情况及征求病人家属意见后决定。

 

附       件: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