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豆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2-12-24 字体大小:[] [] []
     巴豆为大戟科植物,其种子也称巴豆,又称巴仁、巴果、毒鱼子、江子等。种仁去油称巴豆霜。生长于山谷、林缘、溪旁或密林中,现多为栽培。本品呈椭圆形,一般有三棱,长1.8~2.2厘米,直径 1.4~2厘米。表面灰黄色,粗糙,有纵线6条,基部有果梗痕。果壳分3室,每室含种子1粒。种子表面棕色或灰棕色,外种皮薄而脆,内种皮呈白色薄膜。无臭,味辛辣。
     毒性:全株有毒,以种子的毒性最大。有毒成分为巴豆甙、巴豆毒素、巴豆油酸及一种生物碱。口服巴豆油半滴至一滴即能引起严重中毒,20滴可致人死亡。巴豆毒素为毒蛋白,有细胞原浆毒作用,加热至110?C失去活性。去壳巴豆、巴豆霜对皮肤有刺激作用。
     中毒表现:皮肤接触后局部有烧灼样疼痛,24小时后局部可起疱。眼被污染后出现局部炎性反应,结膜充血,角膜混浊。食后口腔黏膜红肿或水疱,口腔、咽喉、食道有烧灼感,流涎、恶心、呕吐、上腹痛、剧烈腹泻、大便米泔样。严重者可出现口渴、少尿或无尿、呕血、便血、呼吸困难、发绀、谵妄,多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紧急处理:手法或药物催吐。催吐后给予冷牛奶、蛋清、冷米汤、豆浆等,大量饮糖盐水。出现中毒症状者要到医院诊治。
     中毒预防:在中医大夫的指导下使用。不要过量或超范围使用。

公众互动

危险化学品手册查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相关链接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 版权所有 版权与免责声明    京ICP备08003914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纬路29号    邮编:10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