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物消毒剂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2-12-24 字体大小:[] [] []
  

 过氧化物类消毒剂有强氧化能力,各种微生物对其十分敏感,可将所有微生物杀灭。这类消毒剂包括过氧化氢、过氧乙酸、二氧化氯和臭氧等。它们的优点是消毒后在物品上不留残余毒性,由于化学性质不稳定须现用现配,且因其氧化能力强,高浓度时可刺激、损害皮肤粘膜、腐蚀物品。

1.    过氧化氢   hydrogen peroxide

 无色透明液体,深层时略带淡蓝色, 用水稀释的过氧化氢可以降低它的分解活性,微酸性液体,具有漂白作用,其分子内含有活性氧47%。过氧化氢与许多无机化合物或杂质接触后会迅速分解,放出大量的氧、热量和水蒸气。过氧化氢对热、杂质、冲击、酸度、强光等均有敏感,极易发生分解,须加入少量的有机物或无机物作为安定剂,如磷酸及其盐类、锡酸盐8-羟基喹啉等。

 使用方法和范围:室内空气消毒时使用1.5~3%过氧化氢喷雾,20ml/m3作用30~60分钟。10%过氧化氢可杀灭芽孢。温度越高杀菌力越强,空气的相对湿度在20~80%时,湿度越大,杀菌力越强,相对湿度低于20%,杀菌力较差,浓度越高杀菌力越强。气雾用于空气、物体表面(墙壁、家具、地板等)消毒,溶液用于餐具、便器、手等消毒。

 安全使用:存放60%以上的过氧化氢用纯铝(含铝99.6%以上)、聚四氯氟乙烯、聚三氯乙烯制成容器(严格清洗和钝化),严禁铁、铁锈或尘土等杂质进入(应带有防尘过滤器的排气孔)20~60%的过氧化氢储存于聚乙烯桶或纯铝桶中。储存场地应防止太阳光直射,应有充足的水源和消防水龙带以及喷雾装置。若发现高浓度过氧化氢泄漏,用水冲洗泄漏液,若发现温度比外界温度升高5℃以上,可加入适量安定剂(磷酸)或用蒸馏水稀释,若无法控制分解,温度比大气温度高10℃以上,可将过氧化氢紧急泄出,若发现容器排气孔中冒出蒸气,所有人员应迅速撤至安全地方。

毒性:大鼠经口LD501518 mg/kg8~20%),小鼠经口LD502g/kg90%),女性经口TDL01200 mg/kg30%),男性经口TDL01429mg/kg30%)。浓度为3%的过氧化氢未发现明显的皮肤、眼、消化道的毒性作用。浓度大于10%的过氧化氢有较强的氧化性和腐蚀性,可引起皮肤、眼、消化道的化学性烧伤。

 中毒表现:

 正常使用:极轻微的粘膜刺激作用。

 误用:口服大量的3%过氧化氢可能会发生呕吐和腹泻。高浓度的过氧化氢(>10%)可引起眼睛、皮肤的灼伤,出现水疱、角膜水肿甚至溃疡穿孔。口服高浓度的过氧化氢(>10%)口腔、咽喉、食道和胃有烧灼感,出现消化道溃疡出血甚至穿孔,严重者可昏迷、抽搐、休克。吸入高浓度的过氧化氢蒸汽(>10%)可引起严重的呼吸道刺激症状,出现咳嗽、气喘、呼吸困难,甚至化学性肺水肿。

 处理:

 皮肤沾染时,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也可用2%碳酸钠溶液冲淡。皮肤刺激症状不缓解或加重,去医院就诊。

 眼睛沾染时,应立即用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症状持续应去就医。

 误服低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立即催吐或洗胃。口服高浓度的过氧化氢(>10%),出现明显的消化道腐蚀症状后,不主张洗胃、催吐、导泻,立即口服100~200 ml的牛奶、蛋清或氢氧化铝凝胶。

 对医师建议:对症处理。

2.过氧乙酸 Peroxyacetic  acid

 无色液体,有难闻气味。一般商品过乙酸不超过40%,过氧化氢不超过6%,含水和微量硫酸。对许多金属有腐蚀作用,包括铝,是强氧化剂,加热至110℃左右或由于自发化学反应发生爆炸,在稍高温度下分解而产生氧气。

使用方法和范围:0.1%的过氧乙酸1~10分钟可杀灭细菌繁殖体,0.5%的过氧乙酸5分钟可杀灭结核杆菌和真菌,30分钟可杀灭枯草杆菌芽孢。溶液用于浸泡消毒餐具、便器、体温计等,过氧乙酸气雾浓度达到1g/m3可杀灭物体表面的芽孢,可用于墙壁、家具、地板等消毒。温度越高杀菌力越强,但温度降至-20℃时,仍有明显杀菌作用,喷雾消毒时,空气的相对湿度在2080%时,湿度越大,杀菌力越强,相对湿度低于20%,杀菌力较差,浓度越高杀菌力越强,有机物可能减低杀菌力。

安全使用:过氧乙酸性质不稳定,其稀溶液极易分解,应于用前配制,并避免接触金属离子。对多种金属和织物有强烈的腐蚀和漂白作用,使用时注意。接触高浓度过氧乙酸时,应采取防护措施。物品用过氧乙酸消毒后,放置12小时后再使用。

毒性:大鼠经口LD501540 uL/kg,吸入LC50450 mg/m3。小鼠经口LD50210 mg/kg兔经皮LD501410 uL/kg。一种强的皮肤、粘膜腐蚀剂。动物实验显示为可疑致癌物。

 中毒表现:

 正常使用:有呼吸道刺激症状和眼睛刺激症状。

 误用:皮肤接触高浓度溶液可出现局部水疱、红肿、皮炎、溃疡等。

眼睛溅入,可出现疼痛、畏光、流泪等刺激症状,严重者出现角膜水肿、溃疡穿孔甚至失明。

  口服:可以出现口咽、食道、胃粘膜损伤,如恶心、呕吐、出血等,严重者溃疡穿孔、休克、食道狭窄等。

  吸入中毒:出现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咳嗽、气喘、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可出现化学性支气管炎、肺炎,甚至肺水肿。

 处理:

 皮肤沾染时,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也可用2%碳酸钠溶液冲淡。皮肤刺激症状不缓解或加重,去医院就诊。

 眼睛沾染时,应立即用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症状持续应去就医。

 误服中毒者,不主张洗胃、催吐、导泻,立即口服100200 ml的牛奶、蛋清或氢氧化铝凝胶。

 吸入中毒:转移至新鲜空气处,如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呼吸道刺激症状,给予吸氧及对症治疗,出现急性肺损伤,应早期给予激素治疗,必要时使用呼吸机。

 对医师建议:对症处理。

3.臭氧ozone

 浅兰色的气体或兰色液体,浓度低于2ppm时可闻到令人愉快的特有的气味,浓度较高时有刺激性气味。强氧化剂,不稳定。溶液遇振动、热源、明火或浓溶液与强还原剂反应会发生爆炸。杀菌迅速,无残留。

 使用方法和范围:熏蒸消毒。用于空气、饮用水、果蔬、餐饮具、生活用水、游泳池水等的消毒。

安全使用:高浓度臭氧对人有毒,大气允许浓度为0.2mg/ m3,工作场所允许浓度1.0mg/m3。液化臭氧钢并应存放在阴冷处。人不应停留于消毒场所。

毒性:人吸入LCLo50 ppm/30MinTCLo100 ppm/1Min600 ppb/2H。人(男性)吸入TCLo80 ppb/6.6H1860 ppb/75M。大鼠吸入LC504800 ppb/4H。小鼠吸入LC5012600 ppb/3H。臭氧对上、下呼吸道刺激性很强,在0.010.05 ppm时,其特征性气味很易识别。臭氧对呼吸系统毒性比氮氧化合物大1015倍。从动物实验得出0.3 ppm是臭氧毒性表现的起点。人的嗅阈为0.020.03 mg/m30.1 mg/m330min,对上呼吸道开始有刺激,7.859.62 mg/m31小时,开始发生肺水肿。此外,臭氧还有类离子辐射作用,可引起染色体结构的损伤。

中毒表现:

吸入臭氧后,可出现咽喉干燥,咳嗽、咯痰、胸闷等,可伴有食欲减退、乏力、睡眠障碍等。重者吸入臭氧后数小时可逐渐出现肺水肿。

对眼睛有刺激,可出现疼痛、畏光、流泪等症状。

处理:

如果吸入大量臭氧,迅速将中毒者移至通风处,如出现呼吸困难,可给予氧气吸入,注意保暖和保持安静。出现肺损伤,应早期应用激素治疗,必要时使用呼吸机。阿斯匹林和盐酸异丙联合使用可能防止肺水肿形成。

眼睛有症状时,用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症状持续应去就医。

对医生的建议:对症处理。

4.  二氧化氯 chlorine dioxide

室温时为黄色至红黄色气体。具有明显刺激气味。强氧化剂。少量水解生成氯酸、亚氯酸。加热分解放出氯气。遇光不稳定,在暗处稳定。遇太阳光、热、与汞或一氧化碳接触当空气中浓度超过10%容易爆炸。

使用方法和范围:性质极不稳定,临使用时生产或在二氧化氯稳定液中加入活化剂。采取浸泡、擦拭、喷洒等方式消毒,适用于医疗器械、餐具、饮用水及环境表面等消毒。100mg/L作用30min,杀灭细菌繁殖体,500 mg/L作用30min,杀灭肝炎病毒和结核杆菌,1000 mg/L作用30min,杀灭芽孢,饮用水消毒的剂量为5 mg/L作用5min。消毒效果易受有机物影响,碱性条件下消毒能力下降。

安全使用:对金属有腐蚀作用,对织物有漂白作用,消毒后应及时清洗。

毒性:大鼠经口LD50292 mg/kg; 吸入LCLo260 ppm/2H

中毒表现:

正常使用:可出现轻微的呼吸道刺激症状,少数人有眼睛刺激症状。

误用:皮肤接触高浓度溶液可出现局部水疱、红肿、皮炎等。

口服可以出现口咽、食道、胃粘膜损伤,如恶心、呕吐、出血等。

吸入二氧化氯气体可出现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咳嗽、气喘、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可出现化学性支气管炎、肺炎,甚至肺水肿。

眼睛溅入,可出现疼痛、畏光、流泪等刺激症状。

处理:

皮肤沾染时,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眼睛沾染时,应立即用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症状持续应去就医。

误服中毒者,立即口服100~200 ml的牛奶、蛋清或氢氧化铝凝胶,口服活性炭(成人25~100克,儿童25~50克)可以吸附毒物。

吸入中毒者,转移至新鲜空气处,呼吸困难时给予吸氧及对症治疗,出现急性肺损伤,应早期给予激素治疗。

对医生的建议:对症处理。

公众互动

危险化学品手册查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相关链接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 版权所有 版权与免责声明    京ICP备08003914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纬路29号    邮编:10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