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腐败警示录 办事不公、优亲厚友

发布时间:2020-07-10            字体大小:  

微腐败警示录

办事不公、优亲厚友

 

典型案例:  

某镇民政所所长何某,利用职务便利,为其不符合低保条件的岳父岳母、叔叔、婶婶、表弟、表妹等11人办理了低保。他还应某村支书王某之托,为王某的妻子和正在上学的女儿办理了低保,并收受其赠送的土特产品。这些人没病没灾却长期领低保,而农村、社区里有的病人、残疾人和老人却得不到低保,群众意见很大

案例剖析:

本案是一起在社会保障工作中办事不公、优亲厚友的违纪案件。所谓的“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在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社会保障的本质是维护社会公平进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社会保障关系到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体现党和政府的温暖。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把一些本来人民群众应该享受到的权利或者完全可以通过正常渠道享有的权利异化了,把党和政府的政策当成了人情和谋取私利的机会,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造成基层干群关系紧张,极大地削弱了基层党组织的公信力和号召力,必须予以纠正。本案中,何某身为基层民政所所长,利用职务便利,为亲友违规办理低保并收受土特产品,违反了群众纪律和廉洁纪律,应当严肃处理。    

廉政提醒:

民生问题,是我们党始终关注和着力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解决好民生问题,是我们党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必然要求。在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中,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重要位置。为了更好地解决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

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关系保障”、“关系扶持”、“关系教济”比较突出。有的地方在发放社会保障资金、制定和执行扶持政策以及发放救灾救济款物时,不按规定执行,使不该享受的人享受了相关待遇,符合条件的人却享受不到,引起了人民群众的不满。须知,社会保障、政策扶持、救灾救济款物是老百姓的“救命钱物”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事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对社会保障管理使用分配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干部群众了解教灾救济政策;要建立一套规范、统一的管理制度,做到合规使用、专人负责、专账理、手续完备;要加强监督管理和查处,按时、真实公开有关内容,并随时抽查,定期清查,对违规违纪人员要严肃处理。

 

(纪检监察审计室宣,摘编自《微腐败警示录》)

 

 

 

附       件: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