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毒理学

发布时间:2013-12-06            字体大小:  

近年来,随着毒理学和遗传学的发展。特别是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研究进展,人们对生物细胞基因结构、表达、调控及其与表型(包括毒性效应、疾病、机体易感性等)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遗传毒理学作为主要研究环境因素对基因组效应的一门毒理学分支学科。       

遗传毒理(genotocicity)是指由遗传毒物引起生物细胞基因组分子结构特异改变而使遗传信息发生变化的有害效应。因此,通过DNA损伤产生突变以及基因组复制过程中误差率增高皆为遗传毒性的表现。不像毒理学的其它分支学科,不是研究某一特异的健康效应,而是研究被认为可能发展为有害健康效应的潜在遗传毒性效应。遗传毒性可分为DNA损伤、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近年来,利用基因芯片等方法分析了遗传毒物和非遗传毒物的基因表达谱的变化,从基因组水平上验证了以往的一些认识,也揭示了一些遗传毒物和非遗传毒物的基因表达谱特征,筛选了一批遗传毒性相关基因,大大丰富了对遗传毒性反应的认识。

遗传毒物的作用机制类型:目前对化学因素等诱致突变的通路及其通路中各阶段形成机制的框架已有基本的认识,但其中很多环节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遗传毒物既可以通过DNA的直接作用诱导突变,也可通过非DNA间接作用诱导突变,近年来,在遗传毒物间接作用机制方面有了明显的进展。已知可能有阈值的遗传毒性机制包括:细胞分裂的干扰,染色体分离的干扰,DNA合成的抑制,拓扑异构酶的抑制,核苷酸池的失衡,氧化防御机制的超负荷,代谢超负荷,离子螯合,金属内稳态失衡,pH/渗透压的极端化,细胞毒性等。

附       件:

相关信息: